当前位置:bet3365备用 > 廉政文化 > 公益广告 >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一百 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发布时间:2017-07-05 08:30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作者:秩名  点击数:
  

(点击图片可观看视频)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因晚年在江西庐山莲花峰下傍水而筑“濂溪书堂”定居,世称濂溪先生,儒者尊其为“周子”。曾任洪州分宁县主簿、郴州郴县令、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国子博士、通判虔州、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等,为官清廉,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学术上,其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一系列哲学范畴,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他本人成为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去世,谥号元,称元公。著作有《通书》《太极图说》《爱莲说》等,后人编有《周子全书》。
  
周氏家规祖训
  
  周敦颐品性高洁,为官清廉,淡泊名利。他曾自诗云:“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他去世后,繁衍生息于湖南、江西等地的周氏子孙皆以其思想为根基制订有《周氏家训》。
  湖南道县等地《周氏家训》为:“事亲必孝,待长必敬。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冠婚丧祭,秉礼必慎。学文必功,习武必勤。治国必忠,治家必严。居功毋骄,见恩必谢。士农工商,择术必正。毋听妇言,而伤同气。毋作非法,而犯典刑。毋以众而暴寡,毋以富而欺贫。毋以赌博而荡产业,毋以谣辟而坠家声。制行唯严以律己,处世当宽以绳人。苟能行之于久久,当必报之冥冥。诵之再三,而其敬听。”
  江西九江濂溪区《周氏家训》则有“敬父母、和兄弟、慎交游、禁游惰、禁赌博、勉读书、守法纪,安本分”等条目,要求周氏后人在修身上下功夫,做一个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的谦谦君子。后又制定新家规十则,包括爱国家、孝父母、和兄弟、睦乡邻、守法纪、讲荣耻、戒赌博、勤学习、精职业、慎游惰等内容。
  综观周氏家规祖训内容,核心内涵皆为“心清气和”。“心清”是谓为人正,止有方,抱朴守一,不为世俗所染。安守本分,奉公守法,不越常规;处世为人,不失礼义;为官为民,不亢不卑;淡泊名利,荣辱不惊。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气和”则注重推己及人,用自身品格影响社会风气。在家孝敬父母,敦睦兄弟;尊长爱小,互相礼敬,遇难而帮、遇贫则济,遇恶则纠;在外与人为善,兼济苍生,天下一家,无分伯仲,邻里之间,无分高下。如莲之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视频脚本
  
周敦颐:濂溪清风远千古爱莲说
  
  【学生朗读】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里是滚滚长江奔流之地,这里是巍峨挺立匡庐脚下,这里是江南水乡古城浔阳,这里人杰地灵、群英荟萃,这里千年来一直传颂着一个响亮的名字——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年),别称濂溪先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是“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学代表人物,理学鼻祖。
  周敦颐热爱大自然,喜欢游山赏水。他与庐山的渊源十分深厚,去赣州任职时经过九江,在朋友的带领下初次来到庐山游玩,自此他就爱上了这片奇山秀水之地,萌生出在此定居的意愿。后在南昌等地任职时又多次到庐山游玩。到星子(今江西省庐山市)任职后,他再也不愿离去。他曾在自赋诗中写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甚至将原在湖南老家的母亲之墓也迁葬到庐山莲花峰下。
  
理学思想照四方
  
  他喜爱庐山北麓莲花峰一带的清雅环境,尤为喜爱从莲花洞流出的一股清泉。为纪念家乡,他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自号濂溪先生,在溪上筑一书屋,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濂溪书院。在莲花峰下,周敦颐开始授道著书,写下了《太极图说》《通书》等,被后人编成《周子全书》。
  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吴国富:儒家的核心理论一个是“内圣”,一个是“外王”。在先秦儒学当中“内圣”的理论阐述得并不是很充分,“内圣”和“外王”之间的关系揭示得也不是很清晰,但是周敦颐在他的《太极图说》以及《通书》当中就把两者的关系给予了明确地揭示,揭示一个人怎么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一种“内圣”的境界,将它用于社会实践,从而实现“外王”境界。他的“内圣”境界按照他的描述,要做到中正仁义、无欲而静,这个理论得到后来理学家的继承,二程(程颢、程颐)和朱熹就是在他创造的基础上,充分发展了理学的思想体系,所以周敦颐也就成为后代理学家公认的开山鼻祖。
  周敦颐在宋代理学开山之作《通书》中表达了“师为天下善”的观点,在立师之道、教育之则、乐教之善诸多方面,他有着不同于传统儒学教育的态度。他认为,只有达到至诚境界,人性才能完善。因为诚是仁、义、礼、智、信的根本。
  周敦颐将儒家伦理道德哲学化和思辨化,构造了一个纳自然、社会、人生为一体的宇宙论体系,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他的思想感染了很多人,宋代理学大家程颢、程颐以及吴与弼、欧阳德、罗洪先等一大批理学界代表人物都先后来到濂溪书院求学。周敦颐开创的宋明理学,经过程颢、程颐两位弟子的继承和完善,后经朱熹的发扬光大,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
  
为官廉洁美名扬
  
  一生刚直不阿、廉洁自律的周敦颐,以名节砥砺品行。周敦颐为官期间主要从事刑事案件的侦察审理工作,他不惧强权,政事精绝,破解了很多疑难杂案。
  在赣州任职时,周敦颐发现有一名囚犯罪不当死,可是他的上司王逵为人强势,坚决要处死囚犯,众人慑于王逵的权势,都不敢与王逵争论。周敦颐在据理力争无果的情况下,把笏板重重摔在地上,怒斥:“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意思是,这样的官还能当吗?草菅人命来迎合上司,我做不出来,宁愿辞官也不愿苟且。王逵震惊之余省悟,改了囚犯的死罪,后来他还多次向朝廷举荐周敦颐。  
  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蔡厚淳:周敦颐为人为官的品格精神主要体现在他的“三说一赋”中。“三说”,就是《太极图说》《爱莲说》《养心亭说》,“一赋”就是《拙赋》,尤其是他的《爱莲说》和《拙赋》。《爱莲说》认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就应该出淤泥而不染,不管环境怎么恶劣,自己应该追求一种高尚的人格和品质。《拙赋》强调一个人为官,一定要扎扎实实地为老百姓做实事,不要追求那些所谓的机巧、机变、权变等。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党员干部诵读《拙赋》】或谓予曰:“人谓子拙。”予曰:“巧,窃所耻也,且患世多巧也。”喜而赋之曰: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
  周敦颐所著的这篇《拙赋》只有40字,加上序也只有60多个字,但这篇短文,却是体现周敦颐政治思想的重要著作。巧者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是地地道道的“贼者”;而拙者正大光明,严于律已,是社会所推崇的“德者”。不巧言令色,不阿谀奉迎,这正是他为官一生的真实写照。
  周敦颐为官清廉,安贫乐道,晚年时积蓄无几。一次病重时,友人来看望他,发现他家中“服御之物,止一蔽箧,钱不满百”。清贫如斯,他却“所得俸禄悉以周宗族奉宾友”。而且他重视教育,所剩无己的积蓄也用以开办学校、修缮学堂。
  
爱莲之说唱千载
  
  古今尘世知多少,沧海桑田几变迁。周敦颐去逝后,后人将他葬在了今天的江西九江濂溪区莲花镇的莲花峰下。先人化作黄鹤去,只留下一座濂溪墓让后人瞻仰怀念。遵从周敦颐“吾后世子孙,遂为九江濂溪人”的嘱咐,其子周寿、周焘定居在此生息繁衍,自此潺潺流淌的濂溪旁多了一座名叫周家湾的村庄。后人为了纪念周敦颐,把庐山区改名为濂溪区,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修建了“周敦颐爱莲堂”和“周敦颐广场”。
  在历史的长河中,周敦颐最为后人广泛所熟知的是他的那篇《爱莲说》。周敦颐一生钟爱莲花,每居一地,都要于堂前凿池种莲,他以一种对美好精神世界的向往,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以莲自喻,表达自己特立独行的高尚人格和清廉之志。此后,莲花就成了清雅、高洁、淡泊的代名词。
  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吴国富:《爱莲说》里面的一句话,充分体现了他为人的品格,那就是描写荷花的“中通外直”。当一个人心怀天下,关注苍生百姓的时候,就破除了自己的小我,这就是我们传统的儒学教育和理学教育所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他们追求的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反过来说,他又克服了自己的贪欲,使得自己的内心世界好像光风霁月一般,光明磊落,考虑自己的事情少了,自己个人的私欲和物欲淡化了,这就形成了中通。所以,我觉得这个“中通外直”,能够相当形象地体现出他的为人品德。
  【学生朗读】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濂溪区莲花峰下,一代又一代,就连刚刚识字的娃娃都会背诵《爱莲说》。影响所及,莲花镇周边的许多村落都以《爱莲说》作为家训的蓝本。周氏后裔说,周氏家训概括起来,就是“清、正、和”三个字,清就是清廉;正就是正气;和就是和谐。究其核心内涵,皆发脉于“和而不同,出淤泥而不染;安贫乐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遗风。
  
《周氏家训》育后人
  
  眼前这本周氏后人以周敦颐思想为根基制订的《周氏家训》,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爱国家。齐家、治国乃儒家相辅相成的两大要义,周氏后人深受其思想熏陶。
  九江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宁宁:周敦颐的思想精神既体现为在厚德中行道,在勤为中悟道,在天地中立道的襟怀,也体现出仁爱至公、清廉为官、勤政利民的为官之道。这是后人对周敦颐思想的解读,也是周敦颐对后人的期盼。
  周氏子孙一代代恪守周敦颐为子孙定下的规矩方圆,遵循着至善、至诚和不贪不悭的道德准则。
  周氏后裔:我们家训主要有两大要义,一是立品行,二是要节俭。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要修身养性,不为世俗所染,不为功利所惑;而且切记不要暴殄天物,挥霍无度。
  【孩童在老人带领下诵读家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汝需记:挥霍一席酒,穷汉半年粮;汝需记:起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比水洗沙;汝需记:暴殄天物,入不敷出;华衣锦食,鲜克有终;周家儿郎,慎之戒之!
  “敬父母、和兄弟、慎交游、禁游惰、禁赌博、勉读书、守法纪,安本分。”这八条家规强调的是在修身上下功夫,做一个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的谦谦君子。
  “质本洁来还洁去”,莲的品质是文人的精神向往,也是为官为人的廉洁标杆。周氏家规的一大特色便是与时俱进,这与周敦颐敢为人先的秉性一脉相承。在八则老家规基础上,周氏家族又推出了新家规十则,着重强调周氏儿孙要廉洁自律,克勤克俭,固本图新。
  濂溪区第一幼儿园园长周秀丽:我们在外工作,家中长辈常会叮嘱,不该拿的别拿、不该贪的别贪。周氏家规有条底线,凡是在廉字上出了差错,就不配做周氏后裔。所以如果周氏后裔在外面当官,贪污腐败被弹劾了,家谱里面就会将他除名。物必先腐,而后虫生;防微杜渐,首在家训。
  周氏新老家规通过对《爱莲说》不断地解读,立意在周氏儿孙中养成对高洁品行的推崇。家族规定,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是周氏的宗长或长辈将家规家训传授给年轻人的既定日子。任凭岁月更替,教泽如新,风骨未泯。
  【学生】从我记事开始,爷爷就教我读家训。
  【学生】爷爷奶奶告诉我,一定要做一个正直、清廉、高洁的人。
  【学生】在《爱莲说》中我最喜欢“中通外直”这四个字。
  【学生】老师告诉我们,做人就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周家湾里,门前小溪潺潺、轻流缓唱,池塘里荷花映日顾盼生姿,村民们日复一日守护着周敦颐的墓园,守望着这片祥和安宁的家园故土。在厚实的家风熏陶下,周家湾人看起来总是那么心平气和,谦让、和睦。这里走出的族人,其中不乏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可谓士农工商,人才辈出。可不管职务多高,学问多大,最让他们引以为豪的却是身为周敦颐的后裔。
  【学生朗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千年来,人们对《爱莲说》的传唱,何尝不是对一种美好精神世界的向往,对一种高尚品格的追求!“和而不同,出淤泥而不染”是爱莲遗风的精髓;“安贫乐道,濯清涟而不妖”是《周氏家训》的核心,这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香远益清,百世流芳!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