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et3365备用 > 廉政文化 > 公益广告 >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一百零七 安徽黟县西递胡氏: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发布时间:2017-08-23 10:10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作者:秩名  点击数:
  

点击图片可观看视频)
 
西递
  
  西递,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黟(yī)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朴村落,以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民居建筑、朴实纯美的民俗风情闻名。
  西递原名西川,又称西溪,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后因村之三华里处为徽州府西古驿过道,设有“铺递所”,而改称西递。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景泰中叶,鼎盛于清初雍乾时期。西递山清水秀,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誉,是李唐后裔明经胡氏聚居繁衍的地方。
  全村面积12.96公顷,有明清古民居224幢,其中保存完好的124幢,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0年11月,西递与宏村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胡氏
  
  据西递胡氏族谱记载,唐朝末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叛乱,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途中唐昭宗将出生仅月余的一位皇子托付给近侍胡三。胡三遂将皇子带回家乡徽州,并将其改姓为胡,取名胡昌翼。胡三自己终生未娶,将皇子抚养成人。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胡昌翼以明经科及第,但得知自己身世后,决定终身不仕。自此隐居山林,闭门专事经学研究,注有《周易专注》,人称“明经公”。
  为报答胡三救命之恩,胡昌翼留下家训不得复宗,即不得改回李姓。千百年来,明经胡氏后代谨遵祖先遗训,勤耕苦读、崇文尚义、恤灾扶困、福及乡党,被誉为“诗礼孝义人家”。
  胡氏家族“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闯出了一条发展之路,是“集贾、儒、仕一族”祖训的最好注解。其中代表人物有:
  胡文光:明经胡氏十八世祖,历任江西万载知县、山东胶州刺史、湖北荆州王府长史等职,官居四品,有“奉直大夫”“朝列大夫”头衔,被誉为“荆藩首相”。在任期间他处理积案,兴办学校,建仓贮粮,驱逐海盗,深受百姓爱戴,至今西递还流传着一首打油诗:
  文光刺史美名扬,重视教育办学堂。
  兴修水利仓满粮,勉励繁殖牛马羊。
  防御倭寇逐东洋,捍卫江山保吉祥。
  为表彰胡文光为官三十二年的卓著政绩,明万历六年(1578年),明神宗恩准胡文光在家乡建造一座功德牌坊以光宗耀祖,然而清贫的胡文光只带着圣旨两袖清风回乡。后来西递胡氏族人自愿捐款为这位清官建造功德牌坊,激励族人以胡文光为楷模,考取功名,清廉为官。
  胡贯三:明经胡氏二十四世祖。胡贯三祖孙五代是徽商中的佼佼者,也是胡氏家族融贾、儒、仕为一体的典型代表。当年的胡贯三为江南六大首富之一,是道光朝小皇子太傅曹振雍的亲家。他继承父祖遗训,乐善好施,除了捐资修建了歙县太平桥、休宁齐云山登封桥以及黟县渔亭永济桥外,还带头捐助重资倡建了黟县碧阳书院和西递村口的明经胡氏始祖昌翼公的明经祠,同时还修造了休、祁、黟三县九处大路160余里。
  胡元熙:明经胡氏二十五世祖,胡贯三第三子。道光元年(1821年)中举,历任湖州、嘉兴、抚州等地知府,为官清廉,性温文瀚,乐善好施。出巨资捐建碧阳书院,修葺府、县学宫及祠堂、道路,捐献俸禄周济族中鳏寡孤独残障之人。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歙县府城河西太平桥被洪水冲毁,他集银十万重修,历时八年而成,刻碑以记。
  “义祖大于始祖,儿孙不得复宗。改姓(李改胡)不改郡(陇西郡)。读书起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源,和顺齐家之风,谨慎保家之气,忠孝传家之方……”西递明经胡氏始祖昌翼公立的家训,距今已有千余年,如今还挂在宗祠敬爱堂内教化后人。
  此外,西递明经胡氏创造出了独具特色、大放异彩的楹联文化、格言文化、漏窗(具有各种漏空图案的窗孔)文化、题额文化等,这些都是对西递胡氏家训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西递村现有古楹联不下百幅,多见于民居正厅两厢花门上,内容大都希望自己的后人吃苦耐劳、读书执礼、积德行善。题额楣刻,寥寥数字,含义隽永,比如曾任开封知府、朝列大夫胡文照的祖居门楣上嵌有一块“作退一步想”的石雕题额,其含义在于训诫后人“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西递的石雕漏窗精美绝伦、寓意深刻,堪称一绝。门罩上方有“扇形石窗”,取扇(善)谐音,抬头见善,教育后人心存善念。院墙上的秋叶窗,蕴含树高千丈终要叶落归根,教育后人不要忘本。
  这些楹联、格言、题额、漏窗等是西递明经胡氏家训的生动注解。
  
  ●视频脚本
  
古徽西递藏瑰宝千年家训扬清风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一幢幢黑白相间的百年老屋如棋盘般散落在皖南山水间,历经沧桑的西递古村静静矗立在这世外桃源中。
  一个地处皖南山区的偏僻古村,因何能成为众人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呢?这个千年古村历久不衰的背后,又有哪些动人的故事?
  【小学生读家训】
  读书起家之本,
  勤俭治家之源,
  和顺齐家之风,
  谨慎保家之气,
  忠孝传家之方,
  ……
  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家族,西递人聚族而居,以智慧巧思营建出一个同宗同族的聚落。为维护本姓氏大家族的根本利益,西递胡氏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家规家训。
  西递,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朴村落。2000年11月,它作为“中国古村落的杰出代表、徽文化和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具体体现、中国民间建筑艺术的宝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始建于1047年,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明经胡氏后裔聚居繁衍地方,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誉。村中有明清古民居224幢,其中保存完好的124幢,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是享有盛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黟县年鉴主编胡时滨:
  我们的祖先由婺源到南京去续职,途经西递的时候,发现这里环境怡人,青山绿水,然后就举家从婺源迁到西递村。
  黟县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长、剧作家余治淮:
  迁居到这来繁衍生息,经过千年的发展,原本荒凉的地方,如今生气勃勃。
  【导游讲解胡文光为官清廉的民谣】
  各位游客朋友,眼前这座是功德牌楼。牌楼的主人叫胡文光,是我们西递村的第十八代始祖,他在嘉靖年间登科中举。当时村落里还流行着这样一首民谣:
  文光刺史美名扬,重视教育办学堂。
  兴修水利仓满粮,勉励繁殖牛马羊。
  防御倭寇逐东洋,捍卫江山保吉祥。
  走马楼边上的胡文光牌坊,是西递村的标志性建筑。胡文光是明代良吏,曾任山东胶州刺史,任上重农兴教,廉洁奉公,深得百姓拥戴,朝廷为了表彰他,特许他在家乡西递建一座光宗耀祖的功德坊,然而,胡文光一生清贫,两袖清风,哪有钱来立牌坊。他回到家乡后,家乡的父老自发集资为他建起了这座牌坊,以赞扬这位让族人感到自豪的清官。
  这村巷中的石板路,是清道光年间杭州知府胡元熙的父亲胡贯三捐资铺设的。
  西递村老年协会会长、胡氏后人胡慧中:胡元熙从小接受“守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的祖训,所以他在外做官几十年来,清廉为官、克己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
  在漫长的历史中,西递村走出了数以千计的官吏,仅明清两朝,被授予实职的官吏就有460余名,究其原因,与西递胡氏始终遵循的家训密不可分。
  家规家训是家族内部的基本大法,是先祖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西递“明经胡”尊胡昌翼为始祖,胡三为义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西递胡氏,制定的第一条家规家训便是:“义祖大于始祖,儿孙不得复宗。改姓(李改胡)不改郡(陇西郡)。”(不能忘记义祖胡三的救命之恩,后人不能复认唐王朝李氏为宗,将李姓改为胡姓,但是不改姓氏郡望,仍为陇西郡。)
  【祭祖仪式】
  列祖列宗大典起。请族长老、各房长老、众族丁,入祭祀大厅。
  祭文:为丁酉年三月,拟旨,缅怀族德。
  再叩首、三叩首、礼毕,请按次上香。
  这是西递胡氏家规家训的精髓所在,它是西递胡氏家族在千百年发展中所传递的家族发展精神,也是西递胡氏家族文化的传承。
  西递“敬爱堂”是一个记载西递胡氏创业历史和族规、家训的场所。“敬爱”就是追思敬慕祖先的道德风尚和功名成就。
  累世簪缨是西递胡氏的追求,也是他们的骄傲。为了教育后人,他们从1077年迁居西递后,就立下了胡氏家训。这悬挂在显眼处的《胡氏家训》,是一代一代西递人的行为准则。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西递村的古民居中,几乎每一堂、每一室都悬挂着洋溢浓郁文化气息的古楹联。这些楹联是西递的一大特色,也承载着胡氏家训的精神内涵。它们不仅字字珠玑,堪称金玉良言,除了为厅堂增添几多墨香雅韵外,还让后世子孙们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瑞玉庭中的“西递第一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这副对联不仅体现出胡氏族人的处世哲学,更是一副“蕴含深刻寓意”的“错字联”。
  黟县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长、剧作家余治淮:这副楹联它有很深的寓意。上联的“快乐每从辛苦得”,“快”字少一点、“辛”字多一横,就是要告诉人们,你们要想成功,你们就享受快乐少一点,付出辛苦多一点;而下联的“便宜多自吃亏来”,“多”字少一点、“亏”字多一点,就是告诉人们,贪图便宜少一点,甘愿吃亏多一点。
  这些箴理名言融化在西递胡氏人的血液中,沉淀出西递人骨髓里的精神品质。
  正是在这千年流芳的家规家训的熏陶教化下,胡氏一族走出了众多清官良吏,明洪武年间胡寿安就是一个生动的典型。胡寿安曾任河南信阳县令,在任期间,兴利除弊,为当地老百姓做好事、实事,受到当地百姓的衷心爱戴,调任时,他唯一的财产便是几捆书,仍是一介穷苦书生模样。他曾写诗一首抒发自己的抱负:
  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
  神道有灵当鉴我,去时还如来时贫。
  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黟县年鉴主编胡时滨:他来的时候是两袖清风,走的时候,除了带了一点诗书之外,同样是两袖清风。据当地的史料记载,接任他的官员了解了胡寿安的事迹以后非常感动,表示要向胡寿安一样为官,在当地传为美谈。
  西递胡氏族人不论入仕为官或从商经营,都要把文化列为首位,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作为做人的终生准则。
  这蜿蜒的石板路上,曾走出多少功成名就的读书人。然而,他们之中无论官做得有多大,也无论经商发了多大的财,回到自己的家乡,给人的印象依然是当初那个手不释卷的谦谦君子。
  据说,当年已是杭州知府兼管运河漕运的胡元熙回到家乡休假时,仍然是每天清早大声诵读经典。村民经过胡元熙家时,都会告诫自家孩子以胡元熙为榜样,虚心向学。
  西递村支部书记、胡氏后人胡一洪:家训里面重要的有两条,“读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方”,就是要求我们要好好读书,做好事、做好人、做好官是我们胡家千百年来最朴素的追求,读书是我们胡家的第一要务。
  千年来,西递胡氏家规家训一直激励着子孙后代,在如今的西递,胡氏族人依旧坚持着对家规家训的传承,不断丰富完善胡氏家规家训的内涵。
  游客:这边的山很清秀,水也很清凉,空气也很新鲜,尤其是这边的建筑很特别。导游带我们游览了半天,讲解了祠堂里面“孝”字的含义。这里面蕴涵的文化让我深有感触,我们要忠于国家,孝顺父母。
  黟县徽黄西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宁娟:每年都有很多学美术的学生来这里写生。学生们跟我说,以前可能是通过课本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次来西递,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参观,实地感受到这种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理解古人的智慧、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很有启发。
  胡氏家训不但塑造清官良吏,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崇高家国情怀的仁人志士。
  1895年,主张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络在京会试的1300名举子“公车上书”,在这篇呈文上签名的安徽举子有八名,而其中有三名是西递人。
  竭忠尽孝,不做贪官,在西递人看来那仅仅是做人做官的道德底线,而家训则是希望培养出更多懂得治国安邦、安危定变的仁人志士。
  黟县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长、剧作家余治淮:西递这个地方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不仅仅是一些徽州古建筑,这个村落中有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走到这个地方仿佛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长廊。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伯山:都说徽州的家风很好,徽州的社会风气很好。我认为评判有两个外在的标准:第一,是否有人生追求;第二,是否有好的闲暇生活。可以说我们古代徽州人,都有不同层次的人生追求,最基础的修身。第二,光大宗族的门楣。第三,自觉担负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徽州人的闲暇生活导向是什么?重文、重教。坚定了人生追求,就不会无所事事。健康的闲暇生活,就不会无事生非。
  如今,精美的徽州建筑与厚重的传统文化使西递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西递胡氏家训也随之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
  
  ●西递家训、楹联摘编
  
孝悌篇
  
  竭忠尽孝谓之人。
  ——西递胡氏家训
  【译文】一个人既忠诚于国家、民族和事业,又孝顺父母、长辈,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人。
  
  惟孝惟忠聪听祖考彝训,克勤克俭先知稼穑艰难。
  ——西递楹联
  【译文】要听取、辩察祖先的教导与告诫,只有这样,才能尽忠尽孝,做到忠孝双全;要认真体验耕作中的辛勤与劳苦,只有这样,方能做到勤俭节约。
  
  诗书执礼,孝弟力田。
  ——西递楹联
  【译文】读诗书,遵礼义,行孝悌,力耕田。先人运用八个字,两两相对,道出了“修身”“治家”的经验。
  
读书篇
  
  治国经邦谓之学。
  ——西递胡氏家训
  【译文】能为国家安定、繁荣、民族昌盛发展做出贡献的知识才可称之为学问。
  
  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
  ——西递楹联
  【译文】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家庭和睦兴旺、代代相传之根本,《诗经》《尚书》等书籍是治理社会的经典。
  
  敦伦在读书,大业惟修德。
  ——西递楹联
  【译文】敦厚源自认真读书,修德方能成就大业。
  
  万石家风惟孝弟,百年世业在诗书。
  ——西递楹联
  【译文】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读诗论经,按儒家的道德要求修身养性,这才是万石祖业、百年传世的根本所在。
  
自强篇
  
  安危定便谓之材。
  ——西递胡氏家训
  【译文】在危急困难面前,能从容面对、冷静思考、克敌制胜、扭转时局的人,才是有能力的人,才是人才。
  
  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西递楹联
  【译文】珍惜衣食绝非吝啬钱财,而是为了珍惜福分的缘故;要想获取名利,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不是去乞求别人的帮助。
  
  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西递楹联
  【译文】仁爱能使人长寿,机智会令人快乐,勤劳将弥补笨拙,勤俭可陶冶廉洁。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
  ——西递楹联
  【译文】传家没有别的好方法,不是耕就是读,富裕后代,最好的方法就是勤劳和俭朴。  
  
和顺篇
  
  经天纬地谓之度。
  ——摘自胡氏家训
  【译文】一个人的气度和胸怀,要像天地一样宽阔,要能包容天地万物。掌握丰富的知识的人才,成为大家所推崇和认可的人,还必须具备宽阔的胸怀和仁爱之心。
  
  世事让三分天空海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西递楹联
  【译文】待人接物要宽厚忍让,遇事退让三分,就有宽阔的余地;只要多存一点善心,就能使子孙受益无穷。
  
  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
  ——西递楹联
  【译文】忠厚待人,就会有广阔的天地;和睦处事,就能获得更多的机遇。
  
  勤俭温恭获寿者相,和平忠厚载福之基。
  ——西递楹联
  【译文】勤俭温恭可以获寿,平和忠厚能够得福。
  
  ●名家观点
  
一副楹联一课堂一条格言一家训
  
  徽州古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常将自己的人生感悟,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记录下来,供子孙后代铭记、恪守,并将其称之为“家训”,而家训在传承的过程中经一代代充实、劣汰存优,逐渐形成了整个家族认可的“族训”。历史上徽州社会相对稳定、繁荣,其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们从小接受家训、族训的熏陶。时至今日,许多先人留下的家训,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安徽黟县西递,不仅家家悬挂一些治家格言,将儒家思想和中华传统的一些为人处世的思想加以通俗化、平民化、普及化,更多的是通过楹联、三雕(木雕、石雕、砖雕)等建筑艺术表现出来。西递的家规家训就是这样通过各种方式生动直观、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润物细无声。
  
  一副楹联一课堂
  
  西递的楹联很多,“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便是其中有名的一副。中国古代历来重文轻商,士农工商,古人把商放在最次位,而西递人则把读书与经商摆在同一位置上看待。其中“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这个“效好”的“效”字怎么解释?一般来说有两种解释。一方面从动词上来解释,是学习的意思,你有一个明确的学习努力方向就是好的。另一个方面从名词上来解释,那就是效益。读书你没有获得好的效益,没有取得好的学问,你也就算不上有效益。同理经商你没有获取财富、造福社会,也算不上有好的效益。
  但是西递人更注重的是前面的那个动词,就是我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去学习了,尽管未必能升官发财,但我也属于成功之列。
  还有一副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积善就是要行善做善事,读书就是要读圣贤书、读古人书、忧天下事。西递人通过读书,传承家规家训,使这个宗族立于不败之地。
  
  一条格言一家训
  
  西递的家规家训在浩如烟海的家规家训中是十分璀璨的。
  它的第一句话是“读书起家之本”,也就是说一个家族要富裕,一个家族要兴旺发达,首先要重视教育。第二句是“忠孝传家之方”,也就是教育他们的后代对国家对民族忠诚,对父母对长辈孝顺,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强盛,我们的后代才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接下来提到的是“勤俭治家之源”,也就是说勤俭才能让家族兴旺起来。西递人一直把这句“勤俭治家之源”摆在重要位置。后面一句是“和顺齐家之风”,也就是说家和万事兴,在西递人看来家庭的和顺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一句是“谨慎保家之气”,谨慎是什么呢?谨慎就是一个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哪怕你获得了成功,也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要低调谦逊。
  西递吸引众人的不仅仅是一些徽州古建筑,还有这个村落中浓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走进西递仿佛走进一条文化长廊。(黟县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长、剧作家余治淮)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